學科交叉融合學術論壇第三講——體育術科生科研能力培養攻略於12月29日晚7時在教學樓212教室展開,由中國運動與健康研究院的博士生導師包大鵬老師進行主講。

包大鵬老師在國內外發表科研論文50余篇⏫,其中12篇被SCI收錄。曾先後榮獲2008年北京奧運會先進個人🛒,2010年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體育總局2012年奧運會科技攻關成果二等獎;2014年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科技進步三等獎👩🏿⚖️;2013年入選北京市青年英才計劃。
包老師結合體育術科學生在做科研時出現的問題總結出了四個體育學科術科生會出現難點🖐🏽,分別為🧒🏽:科學選題難、設計實驗難🍠、客觀測評難、規範寫作難🫴🏽。
在選題這個難點上包老師為我們講述了如何選題、什麽樣的題目更有價值🤘🏻🎷、實驗到什麽程度為我們解答了選擇研究題目的難點👸🏿。要經過實踐思考,查閱文獻以及前人的研究結果更深層次的研究,包老師用盲人摸象來比喻科學研究,包老師認為盲人摸象並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一個中性詞,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會看到更遠的風景。同時要清楚學科和術科的研究邊界🏓,包老師也對如何選題做出總結:實踐中的想法值得鼓勵,但是要契合實際🐏🚵♂️,緊跟學界風向—可以熱門但不要跟風。
在實驗設計中要利用新方法與舊方法的對比🙅🏼,包老師也提出為什麽要選用新方法的原因,新方法與舊方法相比有哪些不同,怎樣才能夠體現出新方法與舊方法相比下的具體優勢🧘🏻♀️,同時實驗中的狀態和人群代表事件要有明顯的區分代表性🛞,這樣才能保證實驗設計的準確性。

對測評方法的選擇和確定💂,包老師指出要選擇合適的測評方法針對你的研究進行測評,如果你研究並不是關於國民的身體素質🏇🏇🏻,就盡量不要使用國民身體素質測試,這可以算為一個調查但對你的研究來說並不一個測試方法,所以要選擇最合適你的研究進行方向的測評方法。
在對論文進行撰寫的時,包老師建議我們要養成閱讀文獻的習慣🫵🏼,根據證據力度和研究方向有針對性的閱讀文獻🧜🏿♂️💁🏿,做樣本量計算時要根據實驗情況具體的計算,8人的數據並不是個恒定的標準,同時需要掌握不同統計方法以及其適用範圍🏬🕴🏼。

本次講座進行了將近兩個小時🎅,講座結束時同學們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包大鵬老師的講授生動活潑⏸,他將枯燥深奧的理論知識轉化成通俗易懂的案例,使同學們受益匪淺。
